“葫芦运” 又称 “葫芦问”“葫芦笨”“葫芦闷” 等,是一种流行于闽粤台三省闽南方言区的传统棋牌类游戏。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游戏渊源
葫芦运远可追溯到古代的 “升官图” 游戏,约至清中后期在闽南定型为一个富有区域特色的民间掷博游戏。
游戏道具
图纸:通常是近 40 厘米长的正方形图纸,上面画有 47 个图案,这些图案依次从最外沿螺旋蛇盘至图纸中心,起点是 “兔子”,终点一般为 “南极仙翁” 或 “张果老”。除终点外,其余图案各有两个,图案内容包括 “八仙过海” 中的八位神仙、南极仙翁、刘海、龟、兔、驴、鸡、虎、鲤、鸟、鹿、龙、牛、葫芦、铜钟、铜钱、芭蕉等传统民间吉祥物。
骰子:一般使用两粒骰子,通过掷骰子得出的点数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。
棋子:若干棋子,供玩家使用,每个玩家选择一个棋子代表自己。
游戏规则
先移后找对:玩家轮流掷骰子,根据掷得的点数将棋子在图纸上前进相应步数,棋子移动到某一图案后,需要找到图纸上对应的另一个相同图案,并将棋子移动到该位置。
后来者占位:如果前面的图案已经有棋子,后面的玩家经 “找对” 后正好也要移动到该位置时,可以将前者的位置挤占,被挤者则需要移动到图纸上另一个相同的图案位置,此时被挤者可能前进,也可能后退。
胜利条件:先将棋子移动到终点 “南极仙翁” 或 “张果老” 位置的玩家获胜。
游戏口诀
游戏过程中,每走一步都有相应的闽南语口诀,这些口诀带有吉祥、诙谐、俚俗的意义,不同图案的排列组合或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说法。如 “一兔、二驴、三甘仔、四乞仔、五鸡、六猫、七宾、八鲤、九肥、十浸、十一吉(孽)、十二葫芦颠倒缩”“九肥坐大位”“葫芦六就双双层、葫芦九无走、葫芦四扒须” 等。
文化意义
娱乐社交价值:在过去,“葫芦运” 是人们在逢年过节、农闲或聚会时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,能增进家人、朋友之间的感情,为人们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。
文化传承价值:它依托闽南语方言传承,蕴含着丰富的闽南文化内涵,是闽南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,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,对于研究闽南地区的历史、文化、民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。
大图下载:葫芦运大图.rar